以舊換新政策終止 報廢車回收進入平穩期
這裡是屬于汽車的地方,卻帶有某種悲劇色彩。138畝的面積,停著3000餘輛車,這些車曾經風馳電掣,也曾經威風凜凜,如今等待它們的是毀滅,車上厚重的塵土告訴人們,再過不久它們将與廢鐵沒什麽區別,這裡就是“汽車墳墓”。
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終止後,報廢車企業近況如何,記者走訪了臨沂市汽車“以舊換新”指定的舊車報廢回收企業,探訪“汽車墳墓”。
像堆積木一樣堆汽車
1月8日,在河東區工業園的臨沂市廣發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,等待拆解的汽車堆積如山。
“在這裡,也存在用地緊張的情況。”吊車司機趙士慈,他給自己的工作下了一個定義就是“吊上吊下”。汽車以舊換新時,報廢車較多,場地有限,所以就把汽車堆積起來,節省空間。
在趙士慈的眼睛裡,堆汽車就像堆積木。“要想把汽車堆好,讓它們不倒,我有訣竅。‘金字塔’是這些汽車要擺成的形狀,我第一層放30輛車,第二層放28輛車,然後每層兩輛遞減,最高的時候能堆10米高。”趙士慈說。
與一般的吊車不同,趙士慈捆綁車輛用的不是平常的鋼絲繩,而是尼龍繩。趙士慈說,用尼龍繩吊汽車是他的“發明”。趙士慈開吊車已經20多年了,其中有十幾年的吊裝危險品的經驗。
趙士慈告訴記者,雖然汽車在吊裝前都會放掉汽油、摘掉電瓶,但是如有殘留,在擠壓時,鋼絲繩容易産生火花,引起火災。“用尼龍繩不容易産生火花,是出于安全考慮。”
不過,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終止後,這幾日來的報廢車輛明顯減少,這些車全部處理完後,下一步究竟會怎麽樣,趙士慈也不知道。
Tag:汽車
相關文章: